14.gif

13.jpg

去內門旅遊若沒去紫竹寺參觀拜拜, 等於沒去內門。

常聽朋友談起有關內門紫竹寺觀音媽顯靈的事蹟。

從來沒有一座廟宇像內門紫竹寺引起如此多的關注與尊崇。

紫竹寺可說是內門人的信仰中心。

加上它的位置目標顯著,

因而常成為外地遊客指定的等待集合地點。

15.jpg

19.jpg

紫竹寺的由來

漢人進入羅漢內門墾殖,是在鄭成功據台(西元一六六一年)後,佛、道教信仰也隨著傳入。根據史書記載,明朝太僕寺卿沈光文西元一六六三年逃入羅漢內門,結茅為僧,奉祀觀音,以漢文教授番黎,他曾在普陀幻住庵詩中自 稱「逃禪漫學誦經文」,內門區的觀音信仰可追溯到此。


爾後,移民漸眾,祖籍福建省德化縣五穀溪的郭文良,育有六子,根據郭家族譜記載,郭文良死後,其妻朱氏在康熙卅五年(西元一六九六年)與四個兒子,次子元欽、三子元樞、四子元興、五子元章,渡海來台,在現在 內門區觀亭里番子路落腳。  

18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當時的移民習慣,大都將家中原供奉的神像或香灰,隨同攜帶來台,一方面聊慰鄉思,並克服對渡海路途險惡的心理畏懼,另一方面家鄉神明也成為遊子在海外創業時的精神支柱。


       郭家四兄弟渡海移居內門時,從家鄉奉迎三尊觀音菩蕯神像同來,先在當時內門漢人開墾最興盛的中埔番子路一帶落腳,後來逐漸發展而分枝,元欽奉迎大佛祖移居東勢埔,元樞、元章奉迎二佛祖遷往石門坑,四子元興仍留在番子路奉祀三佛祖。    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紫竹寺原貌)

郭元興將觀音佛祖安奉在家中廳堂內,早晚燒香祭拜,雍正十年,某天清晨燒香時,香爐竟然不見了,遍尋不著。幾天後,才在今內門紫竹寺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,令人詑異的是,爐內依舊香煙裊裊,香火未熄。 


經郭元興請回後,香爐再次不翼而飛,又再次在寺址的石榴樹三叉枝上發現,如此一而再,再而三的發生,這個神奇的現象,終於引起庄民注意,大家

議論紛紛,最後由當時分駐羅漢內門的台灣縣丞葉文炳提議請示神意:以石榴樹處為香火地,郭氏獻佛,庄民共同建寺。庄民聞悉,熱烈響應,依據台灣縣志記載,殿宇工程在隔年的雍正十一年(西元一七三三年)就完成。


廟宇完成後,信徒公議應將大佛祖、二佛祖迎回同祀,結果在東勢埔的大佛祖請回,但坐鎮石門坑的二佛祖,因當時漢人進入該地開墾,時常與土番發生爭鬥,地方擾嚷不靖,當地民眾不肯讓二佛祖離去而作罷。 


觀音佛祖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護神,因「飛爐」神蹟顯赫而由庄民共同出資建寺,更因神威遠播,南北信徒慕名前來參拜者日眾,內門紫竹寺已成為全省最具歷史與規模的「觀音媽廟」。 


部份圖文參考自網站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內門
    全站熱搜

    秀珍的甘仔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